专家论坛

  • 侵权所失利益的二元构造

    和育东;

    侵权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只是受害人拥有的全部财产或者人身利益中的特定部分,可称为“受损害客体”,在其上产生的所失利益为“客体上所失利益”,例如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金钱利息、财产租金、市场波动收益、知识产权与财产性人身权益的合理许可费等,具有强可赔偿性。受害人拥有的全部财产或者人身利益中未受到直接侵害的部分可称为“非受损害客体”,在其上产生的所失利益为“客体外所失利益”,一般不具有可赔偿性。鉴于受害人租用替代物或者雇佣临时替代人员时存在交易成本,因中断使用或者中断劳动而产生的客体外所失利益具有可赔偿性。

    2025年02期 No.13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马克思“现实的人”与人类美好生活的内在逻辑理路

    谢小飞;高小强;

    理想社会的建构与美好生活的追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愿景和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和实践遵循。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审视美好生活的实践样态,“现实的人”构成了人类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跳出西方假设“抽象人”的窠臼,马克思“现实的人”在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进程中确证着美好生活主体的多维本质属性;在解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进程中指明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践指向;在美好生活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互动中表征着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超越现代生活困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美好生活的现实图景,就要坚定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态以及指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在高品质生活的追寻中达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丰富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

    2025年02期 No.131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形成逻辑、核心要义及时代要求

    米亭;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继承发展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深刻总结党百余年奋斗实践经验、防范化解新形势下重大风险考验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党的自我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对社会革命发挥了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了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方向、淬炼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夯实社会革命的组织基础、引领社会革命的社风民风、强化社会革命的法治保障的现实意义。立足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要增强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自觉,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增强以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自觉。

    2025年02期 No.131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法律

  • 破产法修订背景下关联企业实质合并制度的构建

    洪海林;岳子钰;

    实质合并制度在治理关联企业破产问题上效果突出,但其适用存在失序化和碎片化倾向,将其纳入本次破产法的修订十分必要。着眼于发挥破产法的体系性功能,实质合并制度的立法应具有明确制度的适用逻辑、适用原则和个案论证结构三重功能指向,其最终目的在于确保实质合并制度适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实质合并制度的立法框架应从实体审查标准和特别程序规则两方面搭建,一是在实体上构建统一的“递进式”审查标准体系;二是在程序上完善实质合并制度的启动规则、管辖规则以及包含债权人会议组织规则和债权人异议审查规则在内的利益衡平规则。

    2025年02期 No.131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超大规模国家背景下我国共同富裕理念的规范内涵及经济法实施进路

    张玮;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家对财富生成、财富累积及财富分配过程中出现的极端不公正结果进行矫正,抑制非因市场竞争造成的财富过度集中趋势。中国超大规模国情的优势体现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资源总量基础,劣势体现为市场一体化和均衡发展的较大治理成本。因此需要在保证中央政府权威的前提下激励各区域及各层级政府之间的自发协作,从财富资源生成源头阶段防范不合理的配置结构,最终实现社会财富在超大规模市场中的均衡分配。

    2025年02期 No.131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论债务加入制度中的独立性连带责任——兼评《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第51条

    林婷婷;

    我国《民法典》第552条确认了债务加入制度,同时也伴生了诸多解释困境,尚需借助体系化的手段进行填补。债务加入在本质上属于多数人之债,且在效力上表现为具有独立性的连带责任,故应当对连带债务采取“宽泛理解、实质界定”的模式,发挥《民法典》第519条的统摄功能,将不真正连带债务纳入连带债务的制度体系,形成债务加入与连带债务制度之间的规范联系。在外部效力面向,债务加入具有保障债权实现的客观效果,在功能上呈现向保证制度的同化,故保证人资格限制、保证合同的订立方式及保证人责任范围等规则均可被参照适用。此外,与保证人相似,加入人通常不具有终局性承担债务的意思,在内部关系上应以债务人承担终局责任为一般情形。在内部效力面向,《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第51条对加入人追偿权及其解释路径作出了创设性的尝试,在斟酌债务加入担保功能的同时,亦回归了连带责任的效力基础,对解释路径的体系化构造等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02期 No.131 48-6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管理

  •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范逢春;孙冰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既是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擘画民生福祉新篇章的战略布局。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探索建设期、试验改革期、细化调整期、整合完善期的变迁历程。从演变逻辑来看,作为关键制度情境的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制度变迁的结构动力,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节点促成了制度变迁的重大转折,路径依赖则通过老龄化背景下的独特效应驱动了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未来需要通过制度的迭代升级,更加彰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包容性,从而推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老龄化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No.131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语言学·文学

  • 由史进译:晚清西学译者历史意识探微

    陈琛;

    西学翻译对中国近代思想和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西学融入晚清语境的重要途径。历史意识是晚清西学译者主体性的显性表达,首先体现于译者对传统史学视域、准则和方法的传承和创造,即译者自觉摄取裨益晚清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反思历史发展规律、借鉴历史比较方法;同时,译者通过仿拟传统史书话语达到翻译话语和社会话语的折中与调和。晚清西学译者历史意识的发挥实现了中西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的会通与互鉴,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基于中国传统辩证历史思维的本土方案。

    2025年02期 No.131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副词的标界作用及其作状语的韵律模式分析

    杜宇;

    状语的句法地位呈现出自由与依附并存的局面,从而为其韵律组配模式的复杂性提供操作空间。单音节副词作状语,“1+2”模式成立与否或与句法自由度相关,句法地位相对自由的成员韵律黏着,常嵌偶出现。双音节副词作状语,“2+1”模式成立与否或与自身的界性信息相关,非标界副词相对自由,标界副词则受互动限制。就标界副词而言,有些标记数量界限,韵律组配模式合法与否与量性特征的限定方向有关;有些标记时间界限,可再细分为“后界”“无界”“前界”“点界”“分界”等类,相应要求后续成分实现对结点信息、持续信息、基点信息、瞬时结果、行为重复等过程要素的标识。如此不同的韵律模式背后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属性。

    2025年02期 No.131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事到如今”与“到这份上”的复句和认知域差异

    黄光毅;

    “事到如今”与“到这份上”都表示事物达到某种状态。二者的复句类型差异主要是:都常在因果复句中充当原因分句,而前者还少量在时间复句中充当时间分句;用作原因分句的差异是,二者都常在据实性因果推断句中充当原因分句表示已然性依据;而后者还可在假设性因果推断句中充当原因分句表示未然性依据。二者的认知域差异是:结果分句都常表达言域,建议实施必要的甚至不得已的动作行为;而后者的结果分句还可以表达知域,推断事物性质或状态等有关内容。这些差异与二者在时间定位、时间指向以及回指事况上的不同有关。

    2025年02期 No.131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元代色目作家廼贤作品中的儒家思想及其价值意义

    刘洋;

    廼贤是元末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他虽然是西域色目人的后代,但他的作品中却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忠君忧国、仁民爱物、尊师重教,是廼贤作品中的主要儒家思想。廼贤作品中深厚的儒家思想,体现了元代非汉族色目作家对华夏儒家思想文化的崇敬和学习,显示了元代文学多民族文化多元交融的历史面貌。

    2025年02期 No.131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教学

  • 元宇宙视域下的工程伦理教育:基本表征与实践路向

    张勇;

    元宇宙为工程伦理教育发展提供技术赋能,优化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场景、教学内容与教学体验。与传统的工程伦理教育相比,元宇宙空间中的工程伦理教育具有多样化融合、具身化交互、沉浸化体验等新的特点。现阶段,利用元宇宙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发展存在教育治理、技术应用、虚实边界等层面的挑战,需要完善认知结构,提升多元主体构建工程伦理教育新型体系的自组织能力;需要加强数据创新,促进工程伦理教育数字化发展;需要增加数字场景供给,践行工程伦理教育受教育者中心理念。

    2025年02期 No.131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高校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双轮驱动

    张静;韩悦;万静;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高校应积极应对这一变革,主动作为,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加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不断提升模型性能,促进多模态融合发展,加强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安全性研究,推动与特定领域或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核心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2025年02期 No.131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阐析

    杨梦雪;

    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洞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这一命题的深邃意蕴,需从价值、理论、实践三重维度进行审视。价值维度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促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维度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丰富性与公共性、活态性与地域性、民族性与艺术性的资源特性,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践维度方面,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以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方式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机制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条可行性路径。

    2025年02期 No.131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欢迎关注我刊微信公众平台及超星移动端阅读平台

    <正>为了加强编辑部与作者和读者的联系,方便读者随时了解本刊动态,本刊现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敬请关注!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即可关注。为方便广大读者和作者阅读本刊发表的论文,本刊已与超星合作,开放超星移动端阅读平台。

    2025年02期 No.131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北京化工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探索,在学术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求真、求实、求新、求深为刊发论文原则,热忱欢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赐稿。

    2025年02期 No.131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