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云波;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从背景上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严打政策的理性反思,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目标的有力回应。
2009年01期 No.6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光;
目前我国犯罪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重大责任事故类犯罪与暴力犯罪特别突出。有学者因此反思严打政策,并主张刑罚轻缓化,认为刑罚轻缓化是刑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刑罚轻缓化的概念并不明确,刑罚轻重取决于罪行轻重,现代刑罚的本质特征依然是严厉性、痛苦性,只不过是刑罚方式发生了改变,刑罚并没有轻缓!刑罚的发展变化最终由刑罚的本质所决定,不应随什么潮流或者趋势。应对目前严峻的犯罪形势,必须坚持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刑均衡三大基本原则。
2009年01期 No.65 2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广;卫玮;
效率违约制度是以理查德·A·波斯纳为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鼓励人们在违约收益大于履约收益的情况下违约,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合同法》恪守大陆法系"契约必须得到遵守"的传统,没有引入效率违约,违约责任的首选方式是实际履行,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效率违约制度的介绍,探究效率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而分析在我国建立效率违约制度的可行性,希望在《合同法》修改时能引进效率违约制度,从而促进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
2009年01期 No.6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晓光;肖玉坤;孙红玲;
根据有关事实和著作权法原理,除了被动制作的课件属于法人作品,学校倡导与个人申请结合而制作的课件虽不属于职务作品,但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外,课件从理论上、法律上以及事实上都不属于职务作品,而属于教师个人作品。教师课件的著作权应当受到学校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
2009年01期 No.65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詹杭伦;
本文剖析六则苏轼提出的或加以新解的文艺审美命题,包括"辞达而已"、"从知到乐"、"随物赋形"、"反常合道"、"常形常理"、"跳开出场"等,可见出苏轼文艺审美理论思维的一些特点。
2009年01期 No.65 54-6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修明;
《尚书·酒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具有法律效力的酒事管理文献,对儒家酒德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用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去审视酒事活动,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现象相联系,形成儒家"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的基本酒德文化观念。其二,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管理,为历代专制王朝实施"酒禁"政策提供了儒典圣贤的历史依据。其三,把饮酒行为纳入儒家"礼"的伦理道德范畴,通过酒礼政教活动强化儒家等级有差"礼治"政治秩序。
2009年01期 No.65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杨亦军;
狂欢节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但它们都相当程度地融于游戏之中,演变为文学语言。《巴黎圣母院》描写的中心情节,甚至包括相当多的次要情节几乎都与狂欢节诸多民间游戏融为一体,并且以诸多游戏特别广场游戏构成其强烈的动态性,又以密室游戏演变为静态性,但无论游戏本身或游戏主体均已发生变异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009年01期 No.6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霍省瑞;
冯梦龙"情教"思想,实际是情教与名教的矛盾思想。他试图苦心营建"情教"理想来取代传统"名教"思想,将自己以情施教的思想体系贯彻在以名为教的社会现实中。冯梦龙情教与名教思想的矛盾,是二者在逻辑起点上的对立和逻辑终点上的同旨,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其婚恋观、妇女观、忠孝观和释道观四个方面。
2009年01期 No.6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波;
净土信仰是中国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伊始,有关佛教净土的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中晚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已经深入到世俗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融汇,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交融,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通过对中晚唐时期民众弥陀信仰功德活动的分析,指出当时世俗社会中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原因。
2009年01期 No.6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文霞;
汪曾祺"日常生活"的诗意建构是汪曾祺对日常经验的想象性表达。作为百年"日常生活"叙事发展中的个案,汪曾祺偏安于自己地域性的"日常生活"的玩味,赋予"日常生活"一种诗意。这是其"日常生活"叙事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风俗民情的描写与民间人物的塑造两个方面。
2009年01期 No.65 81-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姝;
陆机是我国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籍贯一直仍存有争论,学术界并存着吴郡吴县人和吴郡华亭人两种说法。华亭之议起因于陆逊受封为华亭侯,又有陆机临终时的"华亭鹤唳"之叹,但考察史实,疑点颇多,故本文对陆机是吴郡华亭人的说法进行反驳。
2009年01期 No.65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