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生态异化根源探析

    刘燕;

    生态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直接后果,而劳动异化是分工和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因此,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高度来看待生态异化的原因。在阶级社会里,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是分裂的,分工对于劳动者而言是自发的却不是自愿的。这种分工和私有制背景下的劳动是强制性的、否定性的劳动,它割裂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片面化为单纯的生存关系,自然界仅仅作为经济利润的来源而存在,随着现代异己分工的强化,这种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巅峰。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领域中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社会发展领域中贯彻以生产力为主的评价尺度,再加上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等因素,对生态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1年01期 No.7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法律

  • 经济宪法学理论框架建构新探

    张扩振;汪进元;王堃;

    经济宪法学是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围绕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自由与权利展开,寻求国家权力介入公民经济生活的边界。对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应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分析宪法中保障经济自由与权利的相关制度。经济宪法学还应研究经济自由与权利与其他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经济权利与自由对宪政、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2011年01期 No.73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刑法机能问题研究

    周明;

    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和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研究刑法的机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刑法的机能有两个: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在现代社会,作为"公民自由大宪章"的刑法,其根本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缩限国家肆意的刑罚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权。当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发生冲突的时候,应首先考虑人权保障机能的维护。

    2011年01期 No.73 14-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出资瑕疵股东之股东除名的根基

    储陈城;高越;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除名是指股东由于自身过错,其行为妨碍或者严重影响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共同权益,致使股东之间基于信任关系的人合性难以维持,在解散该有限责任公司不利益的情况下,通过章程或者公司法强制剥夺该股东在本公司的股权,使其丧失股东资格的一种行为。由于我国当前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很多股东肆意违反公司章程和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义务,侵害其他股东和公司的权益,尤为突出的是股东瑕疵出资和抽逃出资,而我国公司法并没有除公司自治之外的法定股东除名的条文,因此有必要为股东除名的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2011年01期 No.7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管理

  • 科技政策评估的内涵与评估框架研究

    赵峰;张晓丰;

    科技政策评估是科技政策制定与完善的必要环节,完善的科技政策评估可以推动科技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但是,目前科技政策评估的内涵和评估框架在我国学术界还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研究。本文就是围绕着这两点开展研究,特别是在科技政策评估内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政策评估的三个可操作性的评估框架,并设计了此框架下的总体指标。

    2011年01期 No.73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文学·语言·历史

  • 教香港特区政府司法机构各级法官撰写中文判词的经验

    李家树;

    中文语文能力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二是专门或专业中文的应用。本文借教授香港特区政府司法机构各级法官撰写中文判词的经验,指出基本语文能力有了一定水平,是可以把这种能力转化为专门或专业中文能力,并能在不同场合应用的。

    2011年01期 No.73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名禁”现象述论

    黄修明;

    "名禁"是中国古代人名文化变革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其主要表现包括:其一,历代避讳礼法所引起的种种人名禁限规定。其二,封建国家对社会成员用字取名进行强制性干预,在人名字符的选择使用方面设禁立规,实施种种限制。其三,受趋吉避凶传统观念影响,古代官场社会对某些人名用字形成牵强附会的政治寓意禁忌,并由此导致官场中人因名的因素或荣或辱的仕宦命运改变。由于"名禁"规限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社会成员在人名字符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使中国古代人名文化的变迁发展被打上了十分强烈的专制政治印记。

    2011年01期 No.73 40-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翻译: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鲁迅译介革命文学作品的选材与翻译策略

    谷峰;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与其周围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自然生态活动。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结果。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的取材及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当时相应的"翻译生态环境"。

    2011年01期 No.7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西方翻译规范研究:争议与反思

    徐修鸿;

    当前西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术争议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争议广泛存在于翻译规范的定义、翻译规范的涵盖范围以及翻译规范的分类等方面,极大地阻碍了该理论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西方翻译规范研究领域中主要存在的一些争议,尝试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取舍和整合,反思造成争议的相关因素,并对未来的翻译规范研究提出探索性展望。

    2011年01期 No.7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试对比《茶馆》两个英译本

    黄婷;

    《茶馆》是老舍先生不可多得的名剧,素有"一句台词勾画一个人物"之说。本文从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思想出发,全面客观地对比两个英译本由于在翻译原则和策略上的不同,最终获得不同的翻译效果。

    2011年01期 No.7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一千英亩》

    张美丽;刘娜娜;郝伟;

    以小说《一千英亩》为文本,通过透视《一千英亩》中父权制统治下的自然环境状态和女性生活状态,从女性与自然的身份认同感、父权制压迫下女性与自然的生存困境、女性与自然的觉醒及反抗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唤起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男人与女人之间应如何和谐共处。同时,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够拓宽小说《一千英亩》的研究视角,也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该作品。

    2011年01期 No.73 59-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反思“反本质主义”: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

    闫听;

    中国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是一个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政治概念。这一策略性应用见证了从自律性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发展变化。对于这些转变,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予以反思:应用的策略性;生成的转换性;解构的博弈性;面对当下的反思性与面对未来的肯定性。

    2011年01期 No.73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

  • 阐释语文学习的新思维模式

    唐帼丽;季百春;范晓雪;

    文章提出了以开放的思维模式进行语文学习的观点。指出:文化继承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保持客观精神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但是,历史文化精神及其继承性,并不等于书本知识,而必须通过思维模式的改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来获得。历史文化与语文内在认识承载形式是一致的,只有当语文作为内在思想和内在精神开放的一种教育形式存在时,历史文化才可能真正深入人心;也只有当语文由一种外在的语言文学逻辑转换为内在的认识逻辑,其基本的教育功能才得以真正实现。

    2011年01期 No.73 68-7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围绕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山岚;吴海燕;滕建;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斗堡垒。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新要求,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紧紧围绕高校发展战略,客观地分析了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理念、工作方法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

    2011年01期 No.7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高校制定“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的几点认识

    朱晓群;曾开富;张冰;聂俊;李文中;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应当包括学科的层次、类别和资源依附方式等三个重要维度,要避免学科建设中的"游击战术"、"应试思维"和"学科壁垒",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规划程序。

    2011年01期 No.73 78-8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英语学习者be going to语法化特征——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傅军;

    作为一种将来时间表达法,be going to结构在英语语言研究中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CEL)在书面语中使用be going to结构时与本族语者有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与该结构自身的演变密切相关。该结构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上的"层积效应"和语义上的"连续体",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该结构时的不同特征。

    2011年01期 No.7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思想认同机制研究初探

    奚彦辉;

    探究大学生思想认同的发生机制,区分出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两种不同的机制,指出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作为大学生思想认同机制的主要特点。

    2011年01期 No.73 86-8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