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子华;
文学阐释是一个持续生长着的精神进程,要经历文本、时代和心灵的三重超越。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要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是追求人的主体精神的建设。在这种超越的过程中,阐释主体通过心灵构筑意义的活动从而再构造另一理想的世界。对文本超越与重构的实现从根本上依赖于阐释主体的崇高心灵。
2007年04期 No.60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敏;
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2007年04期 No.6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洋;王文华;
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王安石与佛教高僧真净克文交往的考述,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
2007年04期 No.60 43-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东阳;
陆机从小就"伏膺儒术,非礼不动",但《文赋》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文学观却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学界附会玄学时代潮流、片面理解儒家文学观的结果所致。
2007年04期 No.60 47-4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小明;张晶;
柔石是著名"左联"五烈士之一,创作艺术颇为独特,其作品散发浓厚的悲剧意识,风格悲怆哀婉。其笔下更多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性悲剧感受,体现作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这使其创作与当时风行的革命叙事倾向相违背,在一定程度厘清革命主题对人本体的遮蔽,作品因而获得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从流浪与孤独两方面来探讨其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内质。
2007年04期 No.6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冬梅;
孔子的人论是儒家人论的根基。孔子提出:"仁者,人也。"确定了儒家人论与其所开创的"仁"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尝试从"仁"得以产生的两大基石、"仁"的人性内涵、孔子的做人之道及成人之教等方面论述孔子人论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其人论的重要历史意义。
2007年04期 No.60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永刚;向德富;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2007年04期 No.60 60-6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